【Formosa 源起】葡萄牙的航海時代|里斯本的輝煌歷史
已更新:2022年10月4日
吉客鏈:恩里克王子 X 大航海時代 X Formosa
初到里斯本是在 1998 年,第二次去里斯本時已是 2016 年;前趟是研究所課程中的校外教學,後趟是和漢爺去的。這兩次相隔18年,感知上除了萄式美食,還有說不上來的深層段的輝煌感 - 從街坊建築上的磁磚設計,和多層次的味蕾選擇。雖然現在不是經濟大國,位在歐洲大陸伊比利半島西側的臨海國家,許多地方仍有著精巧的細節 - 有如在台灣的台南,曾經的繁華,留下來許多的生活及空間講究。
這是在 2016 年所下榻處的屋頂花園,也是房間陽台外推後所見風景,遠眺可見的入北大西洋的出海口,心裡有著悸動,這城市想必和這片海洋有著密切程度的依存關係?!
(Photo Credit | Chi Hsu)
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
2021年新冠疫情的陰霾掃盪全球,居家上網課自學的「停課不停學」日子也落在台灣,翔哥撥弄著地球儀,疏不知掌玩之間的各大洲、各大洋是在大航海時代才發現彼此的。(他看著地球儀覺得七大洲五大洋是理所當然的。)
(Photo Credit | Chi Hsu)
姐在這一年多中,也自學起「台灣史」和「大航海時代史」,感知到這兩部斷史,看似遙不可及,實是息息相關。而這個感知,也在一刻鯨選中「聽戴寶村說台灣,講歷史」的課程中得以確認台灣歷史專家早有此一看法。
在台灣史書籍的開章文中,都會提到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傳說在十六世紀船經台灣時,船員驚呼聲起「Ilha Formosa」,但經考證,似乎推翻了此一傳說;Formosa 是葡西語中對美麗地景的形容詞,文資上寫著有很多地方都在大航海時期發現新大陸後被稱為 Formosa!
而 Formosa 為台灣的別名,是在清領時期,1869年由蘇格蘭人 John Dodd 推廣台灣烏龍茶出口至紐約時,以「Formosa Tea」為名,因茶聞名而對產地之名進而認同 - 近代西方國家遂以 Formosa 來稱台灣。
不過,談及 Formosa 的由來,還是回歸到葡萄牙探險船經台灣的傳說吧!姐覺得蠻浪漫的,也想起個頭,來介紹一下在介紹台灣時都會提到葡萄牙的她的首都:里斯本。(一定要連上關係就是了!)
大航海時代世界的第一輪首富
在第二趟去里斯本時(2016.03.19),漢爺的友人 - Rafael 曾說到:葡萄牙是個歷史輝煌的國家!在當時庸庸碌碌各地出差的我們,實在也没有時間好好地琢磨這句珍愛葡國的介紹。
在 Rafael 地陪的一天中,首推薦就是葡式蛋塔,雖然蛋塔已自澳門引進,是台灣街頭小吃之一,在品嚐原味的好奇心下,還是滿心期待地舊市區的小店,通常這種小店,有種濃濃的經典味。跟著當地人的生活,一杯濃縮咖啡配上祖傳秘方的蛋塔,開始了探索葡式歷史的一天。
(Photo Credit | Chi Hsu)
Rafael 盛情安排了由他自駕環遊里斯本,我們也因此有了葡國皇式莊園一覽和南海岸線一回的一天,而這天的印象對姐在今年閱讀大航海時代的文字中產生了畫面。

(Map Source | iPhoto)
在各種介紹開啟葡萄牙大航海史的資料中,首先提到的就是 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 - 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這位熱愛航海的皇室成員,為萄國建立了全世界首間航海學校、天文台、圖書館、港口及船廠,為葡萄牙日後成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石。而這些內容讓姐聯想到「皇室」、「海岸線」和「航海家」,這些讓五年前的里斯本印象油然再起,從 iPhoto 功能找回當時的照片,重新感知。
Sintra
Sintra 是在大里斯本區的文化觀光休閒小鎮,轄區內有辛特拉山和辛特拉 - 卡斯卡伊斯自然公園,還有許多 15-19 世紀的皇家莊園和城堡,包括:摩爾城堡,佩納宮和辛特拉宮。這些古蹟區 Rafael 都有開車載著我們經過,因為時間關係,雖然只能遙望或是片刻式地走走,但留下葡萄牙也有皇室浪漫建築的深刻印象。
(Photo Credit | Chi Hsu)
Cabo Da Roca(羅卡角)
途中還安排了精緻用餐的時間,之後就在山路間馳駛向臨海公路,Rafael 說,下個景點一定要到此一遊:歐洲大陸的最西緣盡頭 - Cabo Da Roca,在發現新大陸之前,這裡是古歐洲傳說中的「世界盡頭」 。
這是個很奇妙的體驗,心裡想著是只站在地圖上的一點,但現場可是曲折陡壁的海岸線,扶著屏欄,小心翼翼地將手機往外伸,想拍出歐洲極西海岸線,又怕一不小心手滑將手機掉到千丈尺下的北大西洋了。
(Photo Credit | Chi Hsu)
從文資上看到羅卡角上立有面向北大西洋的十字架碑,上刻「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葡萄牙語: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回頭來看當天拍的照片,卻只有背影,不過,這背影比拍到碑文更有「陸止於此」的意境!

(Photo Credit | Chi Hsu)
發現者紀念碑
「發現者紀念碑」的立碑處,就是航海時代的出海處,在1960年紀念恩里克王子逝世五百週年時重新設計建成。
如果早點閱讀葡國航海史,這景點肯定是姐的必訪行程;可惜的是,兩次的里斯本之旅,這座「發現者紀念碑」都是看到經過,錯過了向恩里克王子致意的機會。還好從車窗街拍的畫面,捕捉了碑的背影(又是背影)。(更多碑中人物的介紹,如【備註】所轉載。)

(Photo Credit | Chi Hsu)
因海洋而偉大
如同戴寶村教授在一刻鯨選課堂上所言,大航海時代可謂為「第一波的全球化」,在這一波進程中,台灣進入了世界歷史的舞台;要不然,在清領時期的台灣,就只是在東南邊陲、住著南島語系原住民的島嶼。
而葡萄牙也曾因海洋偉大,留下的風華底蘊,讓里斯本在褪色中仍帶有海洋大國的風情。
【備註】(維基百科)「發現者紀念碑」以恩里克王子「站」在紀念碑的船首位置,在其的東、西兩邊均雕有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葡萄牙人;下列是為紀念碑上從西至東面、由左至右的排列的人物:
發現者紀念碑西面的雕刻人物(1至17)、東面的雕刻人物(17至33)
蘭卡斯特皇后(恩里克王子母親)
花馬法林 (作家)
卡貢沙魯(多明我會修士Gonçalo de Carvalho)
卡亨利(方濟會修士Henrique Carvalho)
賈梅士(詩人;著名史詩《葡國魂》作者)
貢沙維斯 (畫家)
蘇雅拉 (編年史家)
高爾哈 (旅行家)
邁路加 (宇宙學者)
易士高巴 (導航員)
納斯彼得 (數學家)
亞內瓜爾 (導航員)
安納斯 (導航員)
雅高若望 (導航員)
恩里克王子(航海時代航海家;若昂一世三王子)
阿方索五世
華士古達伽馬 (首名經海路到印度的歐洲人)
巴打利亞 (導航員Afonso Baldaia)
卡布拉爾 (最早到達巴西的歐洲人)
麥哲倫 (首名環航地球的歐洲人)
告尼魯 (導航員)
哥迪雷 (導航員)
蘇沙馬添 (導航員)
巴羅士(作家)
伊士達阜·達·伽馬 (船長,華士古達伽馬父親)
迪亞士 (航海家,最早經海路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歐洲人)
迪奧高 (導航員,最早經海路至非洲剛果河的歐洲人)
亞比爾魯 (導航員)
亞豐素(果阿公爵,有「葡萄牙戰神」之稱)
聖方濟沙勿略 (傳教士,耶穌會創始人之一)
基斯土阜·達·伽馬 (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