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金門|金門也有國家公園
已更新:2022年10月4日
吉客鏈:戰役史蹟 X 聚落建築 X 國家公園保育
在 2012,去過金門 - 這是一趟說走就走的小旅行。2020 的今天,看著描述「國家公園」的台灣史地時,回想起這段踩在金門島上的小日子!也是因為姐被漢爺影響,對戰地景點產生興趣,已整理的吉客文有:諾曼第戰役 D Day 部署 | Gosport 英加聯軍(連結)、「八百壯士」與我|第一部有洋蔥的電影(連結)。
當對世界史愈看愈多時,會發現其中的改朝換代,都是看不完的戰爭史,生在太平盛世,感念這個世代的和平,進而對彙整「金門」有感知,想加強對戰史旅遊人文系列的吉客文。
所見之處都是「金門國家公園」
四天三夜,騎著機車,所到的景點都看得到有「金門國家公園」的牌誌,不禁好奇「金門國家公園」的腹地有多大?
(Photo Credit | Chi Hsu)
在「台灣的綠色寶藏」文中提到國家公園有九處,「金門國家公園」為第六座國家公園,1995年5月25日公告計畫,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處,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的國家公園。
戰役史蹟
因為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對金門第一印象就是莒光樓前的「金門」電話亭,再來可能就是碉堡的軍事史蹟,有古寧頭、八二三等戰役,及「毋忘在莒」的山壁,依「金門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中的戰役史蹟地圖(鮮綠色區塊為國家公園範圍 - 原來她是數個塊狀式的保育範圍),在自由行隨心隨意地行腳下,也到訪了大部分的史蹟點(主要是真的不大,佔地 3,528 公頃,是最小的國家公園)。
當好好地看「台灣史地」後,金門早在南明時期,即被鄭成功所駐守,但主要戰役史蹟,還是以民國 38 年(1949年)之後的為主。
(Source | 金門國家公園官網 http://www.kmnp.gov.tw )
那時是七月份去的,遮陽和安全要同時兼顧下,姐的金門標配裝扮就成了草帽外加安全帽,騎摩托車的好處也是隨行隨停,覺得金門的小圓環挺有意思的,戰役紀念和金酒高高立起,每天不會忘記自己是身在金門,戰地感十足,吉客力強大。
(Photo Credit | Chi Hsu)
(Photo Credit | Chi Hsu)
金門縣西北、北岸、烈嶼和廈門幾乎是目視能見度範圍可及的距離(如圖下),如果當時「古寧頭」戰役没有守住,還有民主台灣的今天嗎?
(Mapping Source | Google)
天然地緣的關係,戰役史蹟是今天的戰場,也可能是「古戰場」,從古寧頭南山一帶延伸至三角堡,則既是清軍聯合荷蘭軍,攻打明鄭駐軍的古戰場(1663年),也是防守金烈水道的海防據點(1949年),當「古寧頭」一處深度感知之後,深層地感受到「改朝換代」的代價有多大!(相對而言,就是民主政權能和平轉移,何其珍貴!)
(Photo Credit | Chi Hsu)
翟山坑道:詳細介紹,還是請參考維基百科「翟山坑道」,從閱讀內容時,才知道「翟山坑道為一花崗片麻岩所開鑿的坑道,彷彿渾然天成的音箱,加上波光瀲灩的自然美景,民國 98 年被選為「金門坑道音樂節」的最佳地點,是不可錯過的活動景點」。姐和咪咪小麻吉一道前往時,没有遇上,所以對坑道的影響,是有留住「波光粼粼」的感覺,之外,就是入口處的精神標語:這是少女時期的回憶之一 - 軍訓課和朝會時都要被提點的(這可能要四、五年級才瞭)。
(Photo Credit | Chi Hsu)
聚落建築
這是姐最驚豔的金門印象,因戰地關係而低度開發的金門所保存的聚落完整地很美麗。姐和咪咪小麻吉住在水頭聚落裡,當時腦袋空空地無法想像為何戰地金門有著諸多變化多樣的閩南式大戶人家華麗古厝?!金門國家公園官網上有解:自五口通商後(即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金門青壯年人口已透過廈門赴南洋、日本討生活,所得匯回故鄉以改善生計。而在僑匯資助下,興築了許多洋樓,在傳統聚落中成為中西合璧文化的代表。這些洋樓的空間使用絕大多數是住宅,少部份是學堂、槍樓、祠堂。
(Source | 金門國家公園官網 http://www.kmnp.gov.tw )
姐挑了幾張來分享的是在一層的傳統合院建築門面,加上西式山頭的做法,另外還有「得月樓」的防禦塔台,及數張室內裝設,中西合璧的設計,讓只是一層樓的平房看起來大器又華麗。(金門洋樓建築詳見【備註】)
(Photo Credit | Chi Hsu)
聚落群的古厝還有前有「泮池」的建築,通常在孔廟和文廟的前方會有「泮池」,這棟黄氏酉堂當時關閉,在地上的標誌看來是所學堂,以高規格局建有半月型園池,全門唯一。
(Photo Credit | Chi Hsu)
聚落群古厝其中的細節,就是以磚砌字,「囍」字出現的次數很多,不知是否與興建當時是「新房」有關係,純屬猜想,待考。
(Photo Credit | Chi Hsu)
念茲在茲的景點
前所提到的「莒光樓」、「金門造型電話亭」、「毋忘在莒」也都使命必達,抱著要「到此一遊」的決心,地圖上一標好位置,立馬前往。
(Photo Credit | Chi Hsu)
後語:金門有禮
Beard & Ragheb 提出了四個旅遊動機之一:知性需求,即「以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新領域的知識,滿足好奇心為主」。在「台灣的綠色寶藏(連結)」的後語提到,拉力動機也許可以吸引這陣子對「台灣防疫」有好奇心的歐美觀光客來台,對「Taiwan (台灣)」只有基本好奇的,推薦安排臺灣本島體驗,若想進階好奇瞭解「R.O.C. (中華民國)」的民風,想非常深入了解的,姐還蠻推薦「金門有禮」之輕旅行,四天三夜的安排(金門國家公園官網都有主題旅遊的規劃: http://www.kmnp.gov.tw/information/theme_travel )
邊寫邊和漢爺分享,下次再來台,他已迫不急待要去金門「渡假」 - 看他最愛的戰役史蹟和精緻建築,這次姐要去看看「八二三戰史館」和多看看其他聚落建築!(待金門續篇)
1、附屬建築(護龍)疊樓,引入外廊
漢人傳統民宅的擴增,多採用左右向外水平延展的方式,僑匯時間,有一種洋樓形式是護龍疊樓(二樓化),並引入外廊。中軸線的主建築不加以改變,在次要的附屬建築上改築洋樓,是一種結合水平延展及量體放大的做法。
2、番仔厝
在一層的傳統合院建築門面,加上西式山頭的做法,稱為番仔厝。為二落大厝的一種變化。
3、五腳基(外廊建築)
有外廊的洋樓建築,將外廊門面附於傳統合院「四房合一廳」平面,並加以二樓化的一種建築類型。依外廊形制分為:
(1)出龜:外廊中間部份突出,類似烏龜頭。
(2)三塌壽:外廊平面左右兩側凸出。
(3)五腳基:外廊平向無突出。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