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吉 客 分

NIHAO

倫敦橋|London Bridge

已更新:2022年10月4日


冠有「倫敦」名的橋:倫敦橋(London Bridge)

古時,依水而居,因河域流經而有了最早繁榮的商埠城,皆成現今的大都會,如:倫敦。姐的朋友曾問:行路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後,有特別喜歡哪兒呢?(畫面逐一閃跳中)是的,風情萬種的倫敦!風情之一:泰晤士河上的橋【註1】

倫敦是一座以「首都」規模發展 2000+年的城市;古羅馬帝國時,依泰晤士河流經處的平原地,建了 Londinium(現今的 City of London),河寬最窄處,蓋了第一座橋,於是響叮噹的「倫敦」之名就自然而然給了這座橋(當時為木造橋,近2000年來已數次翻修),而這座重建翻修的「倫敦橋」是下圖左邊?還是右邊?那一座呢?(咦!有玄機的問題嗎?是的,因為琪姐我被矇了好幾年,在看了一本 "London Timeline" 時才恍然大悟!)(漢爺開車中,在旁順搭了二句,他說,被矇的不少,最有名的,還有一位美國人!接後續。)

是的,冠有「倫敦」之名的「倫敦橋」是右邊那座只有輸通交通功能性的鋼筋水泥橋,而左邊那座一想到倫敦就閃出畫面之一的橋,叫做「塔橋」(Tower Bridge),倫敦的塔橋,不是「倫敦橋」哦!(漢爺接著說,很多英國人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London Bridge and London's Tower Bridge. XD)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這首全世界的幼稚園小朋友都會唱的兒歌,相信大家都會唱,而唱的是什麼畫面呢?是姐問漢爺的下一個問題(正在專心開車的漢爺,不太想理會這一直問「為什麼」式的對話,於是,聰慧的琪姐我就自行研究,爺兒們只要知道結果就好了!)

有了被矇的經驗,我想這肯定不是塔橋為了行船將橋面升起放下的畫面,繼續將 "London Timeline" 往下看及簡單閱讀一些網路文章後,可能情境之一是在1176年時,木造的倫敦橋翻整成石造橋,將整座橋打掉重建時的畫面。

十九世紀的倫敦橋

自亨利二世起興建,經過了33年建造成的石橋,又分有中古世紀時上有房舍的倫敦橋【註2】及維多利亞時期僅供馬車通行的倫敦橋,木橋 falling down 後之六百年光榮歷史性的倫敦(石)橋,這倫敦(石)橋因為已無法負荷十八世紀末起快速成長的交通量,又經歷了一次翻修重建,1832年,維多利亞女王時期仍以石造重建其風采,想當然耳,這才是後代想一睹風采的「倫敦橋」,但怎麼到了二十一世紀會是一座平庸無奇的鋼筋水泥橋呢?

在大英帝國時期,1896年,倫敦橋已達到史上高承載點,每小時有8000人通行及900輛車流量,每八年下沈2.5公分,終至1968年,再度翻修重建,以現今的鋼筋水泥橋承載進入 City of London 的車流量。

被曚的美國人

因為拍了張雙橋美照,開了這格文題,想寫點兒記錄,但倫敦橋的歷史一谷歌起來,還真多的不得了;不過,既然是寫格文,就輕鬆點;前段漢爺提到的「被矇的美國人」,琪姐倒覺得這段子挺有意思的,讀了一下被矇的原因,可不也是將「倫敦橋」和「在倫敦的塔橋」給弄糊塗了(逗了吧!)

回到上一段,1968年再度翻修的時間點,倫敦市政府異想天開了個點子兒:「標售倫敦橋」(就是將拆掉了的倫敦橋石墩、石塊標售,同意異地再用原石材重建),1968年4月亞利桑納州的美國企業家得了標後,才宣稱弄糊塗了得標物(但已太遲了!)

這美麗的錯誤,讓美國亞利桑納州也有了座倫敦橋(維多利亞時期的石橋),在1971年10月重搭建在哈瓦蘇湖城(Lake Havasu City)的運河上。

地球上現有「兩座」倫敦橋

有歷史意義的那座在美國,倫敦自個兒在原址蓋了一座現代化的倫敦橋,有意思吧!

【註1】流經大倫敦地區的泰晤士河段上所興建的橋,自東向西:Tower Bridge, London Bridge, Millennium Bridge, Southwark Bridge, Blackfriars Bridge, Waterloo Bridge, Hungerford Bridge and Golden Jubilee Bridges, Westminster Bridge, Lambeth Bridge, Vauxhall Bridge, Chelsea Bridge, Albert Bridge, Battersea Bridge, Wandsworth Bridge, Putney Bridge, Hammersmith Bridge, Chiswick Bridge, Kew Bridge, Twickenham Bridge, Richmond Bridge, Kingston Bridge, and Hampton Court Bridge. Read more >>

【註2】後來,由於約翰王允許橋上建設建築物,因此當時橋上擠滿房屋,甚至包括教堂。26呎的橋面擠到只剩下6呎通道供來往交通。當時有過二百商戶營業,不少人來此購物因為有遮蔽和由於實施宵禁不少人認為在橋上較安全。當時橋上形成了一個自成一的社群,最大威脅是火災和擁擠引起墮海事件。在1212年一次可能是倫敦早期最嚴重的大火中(又稱為南華克大火 Great Fire of Suthwark),由於火頭同時由橋兩端燃起人群無法逃生,造成三千人遇難。另一場1633年大火令橋北端三分之一燒毀,不過也正由於這原因在橋北端形成一個自然的防火線,反而使得倫敦橋能倖免於1666年的倫敦大火、未被波及。1722年由於交通擠塞太嚴重市長下令所有交通工具靠單邊出入,這相信是英國行車靠左慣例開始。18世紀末期石橋已不能發揮原來作用,在1824到1831年期新橋建成,而石橋一直同時使用直至落成為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344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