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吉 客 分

維多利亞式的商業場域 | The Strand Arcade

已更新:2022年10月4日


在雪梨 CBD,George Street 上除了 Queen Victoria Building,還有另一座維多利亞時期式的商業:The Strand Arcade (拱廊式商場) 令人流漣忘返且印象深刻,除了商業氛圍,還令姐印象深刻的但可能較少人關注到的是:她的商場名稱 "Strand"。

在十九 - 二十世紀初的老字號商業,琪姐還去過另一家以 "Strand" 為名的:紐約百老匯大道上的獨立書店:Strand Bookstore,當時琪姐没有拍到書店的門面,但買了個以 Strand Books 吸鐵(如下),放在書架上,每天看著,自當對 "Strand" 這個名稱很是記得。

所以,當漢爺說去另一家人人稱讚的商場,一到,一看 "Strand Arcade" 在眼前時,立即跳躍式地感知到:好似曾相識!

一家紐約獨立書店(1927),一家在雪梨拱廊式商場(1891),没有任何資本關係,名字的雷同也許只是個對當時「流行」的巧合,而這可能的巧合引起了琪姐的興趣,進而瞭解命名為 "Strand" 的名稱由來,方知都指向倫敦(西敏市)內的主要幹道:Strand Street(河岸街)。這下子,姐可恍然大悟了(大家回到中世紀時期的倫敦),原來當時在倫敦高端文化(劇場)、人文薈萃(學院)、高級住宅,都集中在 Strand Street (河岸街) 上,再更早到羅馬倫敦時期,這是對外的主要幹道呢!所以,遠在紐約或雪梨的書店、商場,也跟隨古典潮流,用上了這個倫敦高端文化場域的代名詞:Strand。這對非歐系的我們,要瞭解一個名詞,還真是得做些功課,没關係,這些功課,琪姐來,在這兒,截自 Google 地圖的 Strand Street【註1】如下,可以給各位吉客友們一個更清楚的概念(從現代的場所來看:有柯芬園、國家美術館、倫敦政經學院等,不難想像其自古以來堆疊出的文化底蘊):

(紅線標記出的街道,即為現今倫敦的 Strand Street - 河岸街)

在雪梨。維多利亞式的商業

在前一篇「百年古典美商場|雪梨QVB和天津勸業場」提到的 QVB -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和 Strand Arcade 都在一條繁榮大道上(如下圖框起處,臨街道路就是 George Street - 喬治街,這條喬治街也是頗有歷史來頭的,如【註2】,當時走在喬治街上時,算了一下澳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時間,就跟漢爺說,這條街的命名肯定和喬治國王有關係,查了維基百科,這條街是以喬治三世來命名的,也可能就是澳洲第一街。

現今的喬治街上,商業繁榮,高樓林立,英式老建築再利用,做為飯店、精品店,延續高街(High Street) 的活動密度,風華仍在,不虧為「澳洲第一街」。

Arcade - 拱廊式商店街

Arcade 可說是歐洲最早最早商店聚集的型態了,原辭來自法語,在歐洲各城市都可以看到拱廊式商店街,裡面各式獨立商店、個性化設計師品牌、西服、傳統手藝、等等,英國牛津仍保有最古老的Arcade - Covered Market,除了上述說的商店,還有世代相傳的生鮮魚肉舖,姐住在牛津時,就常去哪兒買菜的。倫敦不用說,肯定也有尚存仍為商店街的Arcade,在龐德街旁的 Burlington Arcade,就是姐去倫敦時會走進的拱廊商店街。

這些場域感知存留的經驗,在踩入 Strand Arcade 時,可以立即知道,這是個活在現代的老式建築!先看看店家畫面, 有男仕理容, 全線3C電器, 古董, 禮服, 日本茶, 還有珠寶店! 除了3C電器 (在地下一層) , 有没有感覺到有種古典優質感隱隱地穿插在各店之間?!

從樓層平面圖和商店一覽表看品牌組合, 除了女性流行時尚, 珠寶店可是次之的喲!

地面三層的購物中心

通常在歐洲,走到 Arcade 時,很直覺地知道這是個老字號或傳統商店或是走復古華麗風格的集合商業場域,同時也會想到這是只有一層的商店街。

但在 Strand Arcade 地面有三層可以遊逛,走到二樓時,拍了這張室內全景圖,玻璃惟幕採光瀉下的自然光,在當時是為了減少燭光使用上的不便,現代則是減少了不少電力的支出,一個理念適用了百餘年,雕花式的結構支柱、欄杆,商店內古典壁紙、走道上的花磚,保存維多利亞式風格,流串在一樓 Cafe 空間的上班族、觀光客、有的拿著平板電腦提案交流、有的對著花雕欄柱自拍,不違和地構成現代時尚版的拱廊商業。

倘若以「購物中心」的現代商業定位來看,Strand Arcade 有著獨特的風格,定位清楚的招商組合,商店指標一目瞭然,人潮如活水般在三個樓層上下流串,充分享受「我看人、人看我」的商場吸引力中。

一座百年的 Arcade 能場域活用到這個層次,現代人也流漣忘返,令人驚豔!

安全第一的老建築

Strand Arcade 是由 John B. Spencer 所設計,1890 - 1892 期間由 Bignell and Clark 興建(1891), 並於 1976 年由 Stephenson & Turner 改建再活用。由於這已是在雪梨僅存的拱廊式商場,新南威爾斯州在 2011年12月13日列入保存古蹟。所以,在這樣的古蹟內逛街,細細地看,建築體本身加持了商品的韻味,商品也為這樣的老建物,帶來了持續地生命力。

在細看的過程中,也看到了每個木質雕花樓梯間都放有消防栓和滅火水管,可以想見,古蹟保護單位及建管單位,對建物和人物的安全考量之嚴謹。

老零售。魅力不可擋

Strand Arcade 經歷二次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都得以保存下來,在所謂「新零售」的時代,Strand Arcade 維持的老零售仍能受歡迎,是不是讓我們體會到實體魅力仍不可擋呢?!

【註1】Strand street (河岸街)是倫敦西敏市一條街道的名稱。河岸街西起特拉法加廣場,東至聖殿關處與弗利特街匯合。河岸街的前身是羅馬時期修築的克曼街(Akeman Street)。這條大路連接倫敦城和奇西克(Chiswick),[2]與泰晤士河大致平行。進入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河岸街和阿爾德維奇街一帶開始成為羅馬時代倫敦城外的重要居民區。在中世紀,河岸街連接著國家政治中心西敏宮和民政商業中心倫敦城,沿途還分布著若干居民區。12世紀以來,在河岸街沿線尤其是南邊,豪宅鱗次櫛比,主人多為主教或朝臣。這些豪宅開有通向泰晤士河的水門,一座座直接就蹲踞在河流的岸邊。

【註2】喬治街最早來源於1788年建立的雪梨灣英國殖民地。當時的總督亞瑟·飛利浦船長將流放犯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安置在雪梨灣西側的石崗上——即現在的旅遊景點岩石區。從石崗北端的流放犯營地逐漸開闢了一條小徑,向南經過海軍陸戰隊營房,然後沿著一條小溪(水箱溪,Tank Stream)的岸邊抵達一處磚窯(位置在現在的中央火車站附近)。這條小徑後來成為喬治街,當時是殖民地最早的兩條道路之一,另一條是東西向穿越水箱溪的小徑,現在的橋街(Bridge Street)。喬治街很可能是澳大利亞的第一條街道。直到1810年,喬治街作為雪梨鎮的主街一般按照英國習慣稱為「大街」(High Street),總督拉克倫·麥覺理正式以英王喬治三世將此街命名為「喬治街」。

24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