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吉 客 分

NIHAO

作家相片城際小巷旅行人

搭渡輪看倫敦|格林威治到巴特西發電廠

已更新:6月22日


吉客鏈:感知河運時代 X 口岸遊程 X 有機倫敦

 

新冠疫情下的倫敦,2021的聖誕節仍是滿城慶祝的氛圍,保持著有社交距離的親近,有一天傍晚搭著通風透氣的渡輪横渡倫敦,一些感知和居家檢疫期間所閱讀的這本大部頭書 London - The Biography 有著呼應,於是寫文留念:


河運時代


Peter Ackroyd 所著的 London - The Biography (p.539) 提到:

The movement of energy of London were the movement of horses and the energy of the river.

(老)倫敦的動力來自於馬車,而活力是來自於泰晤士河。

Most Londoners earned their living directly off the river, or by means of the good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along it.

大部分的(老)倫敦常民都是直接靠河為生的,或是透過河運送貨物(物資)。


這是不是和北臺灣的淡水河運史很像呢?(姐有寫了一篇 North Taiwan's River Heritage - Daxi 可以參閱。)當然是,而且倫敦的河運商業還更久遠呢!



從河上看倫敦


整個倫敦商業繁榮史,和泰晤士河及相連水域有直接的關係;從河上看倫敦,似乎是更好的城市遊程體驗。


  • Uber Boat

如同倫敦地鐵圖的分區分線概念,泰晤士河的水上渡輪分了三區及四條主線、二條副線;棧主從格林威治站上船,行經金絲雀碼頭、倫敦橋、倫敦眼等站,在巴特西發電廠站下船,從河上看倫敦,別是一番風味。



以下就介紹幾個靠岸口:


  • 格林威治(Greenwich)

格林威治聞名於世的是所謂的「格林威治時間」,在天文台有條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區隔東經及西經,由於這條子午線曾被視為世界時間標準,棧主就曾和其他旅人一樣,左右腳各站在子午線的兩側,代表著跨在東西半地球,這有點平行時空的情境,是去格林威治遊程中的小亮點。


從格林威治公園,隔著泰晤士河看去有「現代」大樓林立的就是「金絲雀碼頭」,這是來自亞洲城市的棧主比較熟悉的金融中心印象。但這在倫敦的天際線其實是很反差的,而且在倫敦市中心是看不到這麼寬的大樓天際線,在公園的大草原上望去的視角,顯得特別!


在等渡輪時,渡口岸旁有艘 Cutty Sark - 卡蒂薩克號,是現存在世的最古老飛剪式帆船,當年是走遠洋海運的,很有歷史感的原件船,是知名的運茶船,在 1870 年出發到上海,運回 60 萬斤的中國茶,是第一批運茶回英國的商船!現已改為博物館展出當年的海運史,值得一訪。(可惜為期不長,僅有八年的時間,來回東方八次 - 四次到上海、四次到漢口。)

(Photo Credit|Chi Hsu)


  • 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註1】

棧主是1997年在英國唸書的,那時候的金絲雀碼頭正是當紅炸子雞,學校也安排了參訪行程;畢業後,在訪倫敦時,都在不同的街區,若非金融工作者公差,實也没有去一趟金絲雀碼頭的必要,没想到再次靠近已是 1/4 個世紀後了,從甲板上看著慢慢地接近時,倒也觸動了些回憶。


(Photo Credit|Chi Hsu)


  • 倫敦地標

過了金絲雀碼頭,必經的著名地標 - 塔橋、倫敦眼,棧主對她們真是百看不厭,拍下與泰晤士河上倒影同框的畫面。


而這個碼頭是河運貨物集散的最重要口岸,因為一上岸就是(老)倫敦城區嚕!


(Photo Credit|Richard B.)


  • 巴特西發電廠(Battersea Power Station)

棧主靠岸的站是在 Battersea Power Station,對這個全歐洲最大型的綜合體開發,在這篇倫敦的工業建築再上浪頭 有分享。


第一次瞭解到 Battersea 的開發概念是在 2018 年,之後即非常期待看到這代表著工業遺址的偌大空間能得以再次商業利用,在盡量保持社交距離的地點選擇下,以朝聖的心情,棧主帶著漢爺來到這個場域 - 對已荒廢30年的工業不動產能如此有故事生動地存續著,這真是個 有機倫敦 的又一大作。


(Photo Credit|Chi Hsu)


現場的過節氛圍及鄰近開發的住宅大樓,也分享如下:


(Video Credit | Chi Hsu)


(Video Credit | Chi Hsu)


隔岸回眸


入夜後走路回程,在泰晤士河隔岸看著 Battersea ,漢爺將她和河上倒影同框拍下的畫面,有著她還是她 - 還是原來的發電廠,只是用著不同的方式「發電」,再添倫敦的活力!


(Photo Credit|Richard B.)




 

【註1】金絲雀碼頭前身是1802年建立的西印度碼頭,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後,港口工業開始衰落,1980年碼頭關閉後,英國政府採取了區域再生計劃,成立倫敦港區發展公司,在道格斯島地區開展城市更新工作。1987年,倫敦港區發展公司將金絲雀碼頭作為啟動用地,出售給了加拿大的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Olympia&York)。1990年,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建成了當時倫敦的第一高樓加拿大廣場一號。1991年,金絲雀碼頭開業,但恰逢倫敦商業地產市場急劇衰落,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於1992年5月申請破產。1995年12月,一個由奧林匹亞和約克公司的前業主及其他投資者支持的國際財團入主該項目,新公司名為金絲雀碼頭有限公司,後改稱為金絲雀碼頭集團。


金絲雀碼頭為眾多大型銀行、專業服務公司和媒體機構的全球或歐洲總部所在地,包括巴克萊銀行花旗集團高偉紳律師事務所世達律師事務所瑞士信貸集團印孚瑟斯惠譽國際標普全球滙豐銀行摩根大通畢馬威大都會人壽保險摩根史坦利加拿大皇家銀行德意志銀行道富公司路透社經濟學人集團等等,每天超過15萬人在金絲雀碼頭辦公。

Comments


bottom of page